中国美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(2023-2030年)新城手机app安装 新城手机app下载,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《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》,美妆(化妆品)是指以涂抹、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,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,如皮肤、毛发、指趾甲、唇齿等,以达到清洁、保养、美容、修饰和改变外观,或者修正人体气味,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。
2018-2022年,受消费意识觉醒、互联网流量红利等因素影响,我国美妆行业处于高光时刻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美妆零售总额达到3935.6亿元;截止2023年上半年,国内美妆零售总额达2071亿元,同比增长8.6%。
但是,由于“黑天鹅”冲击尚未消散、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等,我国美妆市场在经历从0到1的狂奔后开始放慢脚步,近两年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。
那么美妆行业进入调整期,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几年市场发展将失去驱动力?答案显然不是的。例如,从企业方面来看,2023年上半年,国货美妆企业市场表现仍然亮眼,并且开始上演排位追逐赛,企业之间营收规模逐渐缩小。根据相关资料可知,华熙生物、珀莱雅、贝泰妮、上海家化、爱美客等国产美妆品牌总营收超过223亿元,其中华熙生物、珀莱雅营收规模突破30亿元,创下历史新高,而贝泰妮的23.68亿元与水羊股份的22.9亿元也差距不大。
不过,从营收规模增速来看,大部分美妆企业增速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明显放缓。根据数据显示,2021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,上海家化营收同比增速从14.26%沦为2.3%的负增长;华熙生物的营收同比增速则从104.44%降至4.77%。
根据相关资料可知,我国美妆行业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,目前行业正处于平台期,国货美妆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凸显,如需求端消费升级遇到瓶颈,消费意愿不足,政策端供给监管从严。比如,在政策方面,国内多项化妆品关键法规相继落地实施,尤其是自2021年执行的新一版化妆品监督监管条例对于化妆品的原料监管、功效宣称、生产流程等均做出规范,如《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》、《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》、《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》等,我国美妆行业进一步规范。
那么国货美妆企业在此环境中该如何穿越周期?研发体系建设投入加大和产品力夯实成为企业主要途径。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,多家公司引入“首席科学家”,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码。根据数据显示,2020-2022年,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投入从每年0.94亿元增至3.88亿元,贝泰妮的研发投入由0.63亿元增至2.55亿元。
同时,2022年,花西子、珀莱雅、水羊股份等企业引入重磅首席科学家,这类人大部分拥有生物医药学背景、多年研发经验及国际大公司研发背景,推动本土品牌商研发实力提升。
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《中国美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(2023-2030年)》显示,在产品方面,华熙生物、珀莱雅等国货美妆企业实施大单品策略,例如华熙生物核心品牌润百颜依托次抛精华、旗下夸迪的5D精华、米蓓尔的粉水和蓝绷带面膜及肌活的糙米水等产品种类逐渐丰富。
同时,2022年国内美妆新原料备案明显加速,根据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,2022年共计有42款新原料完成备案,并且同年多个美妆品牌推出“独家成分”,如自然堂推出“喜默因”、麦吉丽推出“麦肤因”、百雀羚推出“聚光因”、欧诗漫推出“珍白因”。
目前,我国国货美妆行业逐渐“复兴”,本土企业话语权回归。根据相关资料,2021年,国货品牌显现出与国际大牌在市场分庭抗礼的能力;2021年,中国化妆品市场国货品牌零售额为4470亿元,而国际品牌零售额为5000亿元。同时,以华熙生物、珀莱雅代表企业也正在突围外资巨头垄断局面,尤其是在功能性护肤领域。
数据显示,2021年,我国功效性护肤品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度达67.5%。其中,华熙生物市占率达11.6%,而日本、法国的两大美妆集团市占率分别为10.06%、12.4%。根据上述内容可知,国内化妆品市场增速逐渐放缓,但规模仍居全球第二,为国货美妆企业提供“弯道超车”的机会。
根据相关资料可知,我国在合成生物制备重组胶原蛋白、稀有人参、皂苷等领域已经处于国际地位,尤其是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、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具备较强优势。2022年重组胶原蛋白在护肤品中应用率已达到3.3%,近三年增长接近50%,大批品牌方将投入研发和使用胶原蛋白。
例如,2022年11月头部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成功上市,同时锦波生物谋求IPO、创建医疗被资生堂的资悦基金进行投资,丸美、溯华等护肤品牌也通过与高校、机构合作等方式推出主打胶原蛋白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