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,(杏盛娱乐),主页 新城娱乐,现代女性的化妆品从口红、眉笔、睫毛膏到防晒霜、遮瑕膏,品类概括不下十种,古代女性的化妆品有花钿、口红、傅粉、额黄、眉笔、妆粉、胭脂,满打满算不过七种,比起现代化妆品少太多了,但你可别小看了这七种化妆品,他们的历史来源之久,制作成分也是颇有讲究。
花钿又被称作为贴花、面花、花子,是古代女性贴在脸部和眉心的一种小装饰,属于古代女性化妆品一类。
宋高承《事务纪厚》中有记载花钿的来源,由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妆作而来,当时寿阳公主在眉间贴了五片花钿,状似梅花,所以这种妆容又被叫做梅花妆或寿阳妆,直至唐宋,梅花妆依旧流行。
花钿的制作材料十分丰富,有的用纸、茶油花饼和鱼鳞做成,有的用金箔剪裁而成,甚至还有用蜻蜓翅膀做成。用蜻蜓翅膀做花钿,主要发生在后唐,妇人捕网抓获蜻蜓后,折下翅膀,在上面描绘自己喜欢的颜色,以此来做成花钿;花钿的形状除了前文提到的梅花形状外,还有鸟、鸭、鱼等,很是巧妙新颖,颜色也多,除红、绿、黄外,还有紫、蓝、黑,例如我们所熟知的“对镜贴花黄”这首诗中,花木兰所用的花钿就是黄色。
在古代,口红也被叫做唇脂、口脂。古代口红多为朱红色,涂抹在唇上,能够增加嘴唇的鲜艳度,给人年轻、活力又健康的印象,因此颇受古代女性的喜爱。
中国惯以小嘴为美,唐朝元和年间更甚,由于当时受到了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,先后出现啼妆、泪妆,从名字就能看出,就是把妆化得像哭一样,在当时也被叫做“时世妆”。时世妆面上不施粉黛,嘴唇涂得又红又小,画八字眉,远看整张脸黑白分明,近看像哭泣一般,没有什么美感,给人极其怪异的感觉,因此在当时只流行了一段时间。
傅粉是古代最普遍的一种化妆方式,即在脸上搽粉,举个典型的例子,根据史书记载,唐明皇每年赏赐给杨贵妃的傅粉费,就高达百万两黄金,可见古代女性对傅粉的重视程度。
古人对傅粉的见解也颇为独到,鲜明地道出了化妆和审美的关系,清朝李渔便是这样形容女性傅粉,女人都跟风使用,但美人用得偏多,而且是越用越美,肤白貌美用了更添美色,但如果皮肤黑用了,那就显得有些奇怪了。
有关傅粉,古人还将其与个人道德修养联系在了一起,指出化妆应与修身养性结合起来,即外表打扮得美,心灵也应要美,个人品德更要好。
指在额间涂上黄色,也叫鸦黄,这种化妆方式源于南北朝,流行唐朝,现在已经很少在使用了。
有相关文献记载,这种妆饰的出现和佛教的流行有一定的关系。南北朝时期,佛教在我国达到鼎盛,古代女性从金佛像中受到启发,将额头涂成黄色,渐渐地成了一种习俗。
我们都知道唐朝著名的诗人很多,在额黄流行唐朝期间,温庭钧、李商隐等诗人就曾在诗词中描写过有关额黄的诗句,甚至还有专门讲述额黄的神话故事。
画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式,在还没有画眉材料出来之前,古代女性多是将柳枝烧焦后涂抹在眉毛上。画眉源于战国时期,那时画眉只有黑色,因此又被叫做“黛黑”。
到了汉朝,画眉在女性中更加普遍,方式也更多,是越画越好看;有人将眉毛画成长长弯弯的青色,像远山一样秀丽,我们常说的眉如远山就是从这儿来的。于是后来就流行用翠绿色画眉,在宫内是最为流行,黑色画眉少了,以至于杨贵妃用黑色画眉反而成了一件新鲜事,争的后宫妃嫔纷纷效仿。
盛唐时期的女性,流行把眉毛画得又阔又短,形状就类似如今的桂叶或者蛾翅,这种阔眉很容易画得呆板,为了不显呆板,古代女性会对已画好的阔眉进行“晕眉”,即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的颜色往外晕散;另外还有一种细眉,就是将眉毛画得很细,效果就似这句诗“芙蓉如面柳如眉”,张柏芝年轻时就是这种眉。
唐时眉毛的化妆形状多种多样,比较出名的就有十种眉,如鸳鸯、小山、分梢、涵烟、三峰、垂珠、五、月、拂烟、倒晕。
画眉所用的材料,随着朝代的更迭各不相同,最早的画眉材料是一种黑色矿物,叫黛,也被称之为石黛,盛行于战国时期,描眉前,先将石黛研磨成粉,再加水调和,方法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研墨。
除了石黛,古代还有铜黛、螺子黛和青雀头黛。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,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,出现在南北朝,由西域引进,螺子黛产于波斯,源于隋唐,这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的画眉工具,形状规则,与墨锭极为相似,所以又被叫做石墨、画眉墨,使用时无须研磨,只需沾水。
宋朝时期的女性已很少使用石黛,主要用螺子黛画眉,元代至明清,宫中女性所用的画眉黛,全部来自京西门头区斋堂特产的眉石,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,画眉材料是一种经过化学调剂的黑色油脂,便于使用和携带,一直沿袭至今日。
妆粉的使用至少从战国就开始了,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类,一类是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,因为有铅的成分,又叫“铅粉”“铅华”,另外也叫“胡粉”。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,虽然它叫铅粉,但其中包含了锡、铝、锌等化学元素。最初的铅粉没有经过脱水处理,所以呈糊状,汉朝之后,用来妆面的铅粉大多经过吸水,制成粉末或固体的形状,质地细腻,色泽润白,容易保存,深受古代女性的喜爱,慢慢便取代了米粉的位置。
另一类则是用米粉研碎制作而成的米粉,米粉是最原始的制粉方式,将米汁盛于器具中沉淀,得到洁白的粉块,放在阳光下暴晒,晒干后的粉末细腻,可用来涂抹面部。
另外还有一种香粉,主要的原材料为栗米,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制成了香粉,栗米含有一定的粘性,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,加上味道香,在当时颇受女性的喜爱。
除了以上三类妆粉外,还有紫粉、迎珠粉、玉女桃花粉、玉簪粉、珠粉、石粉、官粉、银粉、桂粉,形状有圆形、四边形、方形、葵瓣形、八角形等等。
胭脂,又叫焉支、烟支、燕脂、燕支、鲜支、阏氏等等,是古代女性常用的化妆品之一。胭脂最开始是一种红色的颜料,据传是由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中原的。南北朝时期,古人在制作胭脂时加入了猪胰、牛髓等物品,令制作而成的胭脂变成了一种脂膏。
胭脂的原材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,红蓝花瓣有红、黄两种颜色,花朵摘下后被反复捶打,去除黄汁后就成了鲜艳的胭脂红。除了红蓝外,胭脂的原材料还有石榴、山花、重绛、苏方木等。
从文献记载来看,古代女性化妆,但用胭脂的比较少,往往会配合脂粉一起用,具体的用法有三种:
第一种:妆前将胭脂和铅粉调和成檀红,即粉红色,然后直接涂抹在脸颊,因颜色统一,颜色均匀,涂抹面部后给人文静、庄重的感觉,因此多用于成年女性。
第二种:先白粉、后胭脂。额头、鼻子、下颚露出白粉的本色,胭脂涂抹在两腮,这种方式画出来的妆容,双颊呈现红色,因此被叫做桃花妆。
第三种:先在脸上均匀地涂抹上一层胭脂,然后用白粉轻盖,用色程度浓艳,被称为“酒晕妆”,用色程度稍浅,叫“飞霞妆”。
花钿、口脂、石黛、铅粉、胭脂...由此可见,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一点也不比现代女性少,在跟风效仿妆容这件事上,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